天下足球网

学校要闻 >> 正文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专题)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1-11-26 19:29:38    打印本文

11月26日上午,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第六分论坛在黄淮学院图书馆亲民厅举行。分论坛六聚焦“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围绕技术变革与国际合作发展趋势及国际合作的多样性实践两部分,汇集前沿思考,分享创新案例。来自中国、新西兰、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和学术组织代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加论坛。论坛由黄淮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王东云主持。

在围绕“技术变革与国际合作发展趋势”进行的主题报告环节,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李丹教授带来题为《中国—东盟:海丝路上最有活力的合作伙伴》的主题报告,对开展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他从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出发,强调了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路径。东盟作为中国对外交往最为频繁的地区,要不断推进双向合作从设施联通、经贸合作、战略互信和人文交往四个维度走深走实。

职业教育“走出去”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强国的重要力量、是职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副主任宋凯在《校企双向赋能,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主题报告中从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的新进展、有色金属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构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Michael Namokel(迈克尔·纳莫克尔)及德国北黑森应用科技大学数字和安全管理主管 Stephan Convent(史蒂芬·考文特)共同作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环境控制对信息物理社会的影响》的主旨报告,阐述了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以及人工智能在环境保护中的广泛应用,并介绍了现代信息物理社会运行机制,探究了人工智能在其中运作的潜力。

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协同攻关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主任谢海明在题为《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的介绍》报告中说。他介绍了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自建立以来,围绕新兴产业发展中重大关键问题、核心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能力等开展协同创新的成果,并指出,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为下一步构建高等教育创新合作共同体提供可行路径,也为推动应用技术教育融入国际合作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方向。

论坛上,围绕“国际合作的多样化实践”主题进行了创新案例分享。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兼常务副主任王屹就《赋能“双循环”,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格局》这一话题,从赋能新基础、赋能新优势、赋能新时代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历史渊源、现实进展和新型格局。

思特雅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系主任 Ts . Dr .Farah  Adilah Binti Jamaludin (法拉·阿迪拉·宾蒂·贾马鲁丁)为论坛带来《思特雅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建设》案例分享。他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并介绍了思特雅大学基于工业革命4.0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专注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道路的创新实践。

日中高龄者福祉协会会长东海林万结美以《日本健康养老介护人才培养机制与国际合作》为题进行分享,介绍了日本健康养老介护人才学历教育以及日本健康养老介护人才职业资格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并结合中日两国实际情况,说明了日本健康养老福祉教育对中国福祉教育的启示以及中日健康福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广阔合作机会。

王东云在论坛总结时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离不开产业、技术和教育的国际合作、协同和交融。实现国际合作新格局的战略关键点在于更加有效地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落地,培养适应“国际合作新格局”战略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加强教育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各位嘉宾围绕技术变革与国际合作发展趋势,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教育如何赋能双循环: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的深入思考和案例分享,为下一步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型,围绕教育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探索长效交流机制提供了启发。

(撰稿:赵歌平  摄影:伊艳娇 王 聪  责任审核:朱鸿飞)









核发:admin 收藏本页